時間:2014-10-3 地點:禾木村 目的地:喀納斯湖
天還沒有亮我們已經整裝了,要出發去一制高點拍這個遺世獨立的人間部落,在刺骨的氣溫下等待今天射出的第一道光,大夥經過前一天有驚無險的旅程,精神還是不錯,我摔了腳架只有在後面幫大家加油了。
阿爾泰山脈(維吾爾語: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俄語:Алтай;蒙古語:Алтай或Алтайн нуруу;哈薩克語:Алтай таулары)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內。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高峰有友誼峰(4374米),奎屯山(4082米)等。中段在中國境內,長約500千米。森林、礦產資源豐富。
「阿爾泰」在蒙語中意味「金山」,從漢朝就開始開採金礦,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達5萬多人。阿爾泰語系從阿爾泰山得名。
東漢永元三年(91年),竇憲滅北匈奴於金微山下,北匈奴西遷;南北朝時期突厥居於金山之陽;現在當地居民為哈薩克族。
永元元年(89年)竇憲派遣刺客刺殺太后倖臣劉暢,嫁禍蔡倫,後因事洩獲罪,被囚於宮內。竇憲恐懼,請求出擊北匈奴以贖死。
燕然山大捷,使竇憲堅定了消滅北匈奴的決心。二年後,永元三年(91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里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于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古書上的金微山就是阿爾泰山,經過前一天的事件後,我更加欽佩竇憲,要消滅匈奴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因為匈奴從戰國時起就是中國北方大患,不然也不會各國修築長城來防禦,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再把燕、趙所建的長城連結起來,演變成今日歷史古績和文化遺產的萬里長城。當時竇憲也是迫於無奈不過卻成功了,只是這一段歷史可能因竇憲後來叛變而少有提到,,深入敵軍千里遠,又在惡劣的天候下,而且地理環境的陌生,真是談何容易啊,古人是如何辦到的? 如今我站在當時的金微山山腳看著古村落,心中一片思古之情。
阿爾泰山之晨
看看我可愛的戰友你們晚睡早起太佩服你們了,給你們一百個讚,可是我的腳架呢? 我可憐的腳架
第一道光映在白楊木上的禾木村
我對木屋特別有感情,小時候住過,只是現在在幾千公里外的古村落,炊煙裊裊,這張圖已經是我的最大努力了,距離有點遠長焦鏡手持拍攝。
這樣馬也能吃草,看看這一層白就知道溫度有多低,手是麻的。
感謝老天給了我們一個好天氣
昨晚我們住宿的地方
當地住民是圖瓦人他們深信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後代,每家都有養馬。
禾木村有"中國第一村"之稱,已是中國的最西北邊了,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原始的味道。
正當我的團友全部都在忙著攝影之時,我不知為何卻在村子裏逛和他們聊天,坐在河邊看看阿爾泰山,眼前的一切對我是新鮮的經驗,但我卻有一種平靜的感覺,以往的經驗我也會和其他人一樣,相機拿著到處跑,深怕沒有拍下眼前這美美,此時我卻選擇坐下來了,抽離開來,看人看山看樹,我無法解釋,但是我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都在這裏,我卻是在河的對岸觀看。
我就是坐在這河邊看阿爾泰山和禾木村的
和當地人聊過後,都說今天是白楊木變黃以來天氣最好的一天,這點我也是這麼覺得,我就是被這光所吸引了,雖然白樺木已有點要開始掉葉了,仍不失牠的美。
我喜歡白樺木的樹幹,白裏透著斑駁的黑色,像是一位充滿了人生智慧的老人。
發生什麼事了? 我們要搭車離開了,卻老是碰壁,沒有車可搭,又是和進入禾木村一樣的情形,又是一陣的無奈,這兒不確定因素也太多了,這影響了之後的行程,明天的白哈巴我們遇到同一問題,也是因此而沒有去,在別人的地盤上我們又能如何?
下篇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