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們說了好幾次內蒙古的「壩上」,這次終於成行了。2016-9 中下旬小編在壩上待了九天,每天是早上三點起床,三點半出發,過著和軍隊出操一般的生活,早拍日出晚拍夕陽。
內蒙古,小編是第二次來,上一次是2015年九月去看額濟納旗的胡楊林和騰格里沙漠以及巴丹吉林沙漠,親眼目睹了大漠的浩翰和胡楊的堅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這次也是到內蒙古,只是比一次的地點更東邊,接近東北西南緣和河北的北邊,所以二地有著不一樣的風景,
「壩上」是草原為主,2015年在拉車時車上所看的「成吉思汗」劇集,就是在這裏取景,這裏有個影視基地,還有一個軍馬場。
來到這裏拍戲真是聰明的選擇,廣大無垠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不就是草原民族賴以生存的大地嗎?
看完「成吉思汗」後再來「壩上草原」,更有感了,更加融入在劇情中了,只是真實的歷史也活生生在這裏上演發生過。
清朝康熙年間這裏正是「烏蘭布統之戰」的古戰場,也正是擊潰葛爾丹的地方,當年不知有多少將士是戰死在這裏?
在草原上作戰可是硬碰硬,沒有可以隱蔽的地方,嘶殺之激烈,戰況的慘烈是可以想像預見的。
旅行,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和視野,近三年有機會到各地走走,每到一地就可以把當地的有關地理和歷史了解一遍,
我想是一件美好的事,有時是書本上所讀不到的,自己親身親力所見才可貴,是沒有人可以從你身上奪去的。
壩上看的是草原,那先來一張壩上草原吧
有了草原怎能沒有牛、羊、和馬群呢?
當然也是不能少的,秋季的壩上,草是有些變黃了。正等待冬季的來臨,冬季這裏是零下二十幾度,甚至更低。
"壩上”是一地理名詞, 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帶,又因氣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
現泛指張家口以北100公里處到承德以北100公里處,統稱為壩上地區。
這裏是影視基地的一隅,清晨所拍,蒙古包在微光下更顯得十足的塞北風情。
秋季是美麗的季節,白樺木已經悄悄換上了秋裝了,葉子已經是黃澄澄一片了,不正是大家都想看得嗎?
就像大家去追楓,看楓變黃變紅,美好的風景,可以帶給人一種愉稅的心情,是有療癒作用的,用錢買不到的。
如果看過清廷劇的人,對"木蘭圍場"、"木蘭秋狩"應該很熟悉吧
真正的"木蘭圍場"就是在"壩上"
將軍泡子:泡子,就是“湖”的意思。將軍泡子的來由,據史書記載和民間說法,乃當年康熙皇帝親征,擊潰漠西噶爾丹叛軍的地方。噶爾丹是漠西蒙古準葛爾的統治首
領,由於所處的伊犁地區物產非常豐富,噶爾丹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除了不斷地侵犯漠北蒙古(今外蒙古)、漠南蒙古(今新疆南部),還狂妄地宣稱要奪取黃河為飲馬槽。
噶爾丹於1685年率兵打到了塞罕壩,並且就在將軍泡子這里布下了由幾萬峰駱駝組成的駱駝陣,清軍的大砲萬炮齊鳴,驚散了噶爾丹的駱駝陣,噶爾丹只好落荒而逃。
強烈的震動改變了此地的地理結構,致使地下水湧出形成了一個大泡子。由於在大戰中康熙皇帝的舅父、佟國綱將軍血浴沙場,將軍泡子由此得名或者是改名[10-11] 。
發生過激烈戰役的「將軍泡子」,泡子就是水漥意思。這裏也是拍攝奔馬的好地方。
水,不論在草原在沙漠裏都是很珍貴的,人和牛、羊、馬都是需要水,離不開水的。
草原也不一定都是平的,還是有高低起伏,我所看見的還是有在種樹造林,避免沙漠化和沙塵暴,這是很值得鼓勵。
公主湖,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除了天氣不佳,沒有陽光,到公主湖的時間太短太少了,還沒有拍到就要離開了,這可是大景點要買票進去的。
走了一小段,還沒有看到藍齊格格公主,就要離開了,可能是和公主緣淺吧
為何偌大的草原就只有一棵樹呢?會不會樹大招風呢?
清晨的草原,陽光灑在金黃色的樹林裏,割好的草綑成一綑一綑的,這是草原才有的景色。
下圖是影視基地的清晨,可以見到幾百部的吉普車,秋天是這裏的旺季,整個壩上幾乎是被攝影人包圍了。
黃、紅、綠交錯著,這是秋天的景色,告訴我們冬天快要來了。
在這裏隨地都有景
廣闊無垠的草原,難得一見的山頭,為隊友留下在草原裏這一幕,這棵樹的葉子快要掉光了,落葉滿地了,一年又快要過去了。
馬、牛、羊是草原的主角,草原是牠們的家,悠閒的在吃著草,大地生生不息,一片和樂。
藍天白雲加上白樺木是攝影人喜愛的題材,百拍不厭。
等待日出辛苦的愛攝之徒,清晨三點就要出發了,就是為了這一幕。
風吹草地見牛羊,馬兒肥、馬兒壯。
信仰,看起來是黃教吧
駿馬成群
在白樺林中的光影
這一片白樺林已經全部變黃了,很壯觀。
附註:
附註:
1.烏蘭布通之戰
2.木蘭圍場
壩上歷史悠久,草原文化深厚.,700年前成吉思汗在這裡指揮了金元大戰。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建行宮於旺兀察都(白城子)之地,立宮闕為中都,都城與宮闕仿大都(北京)而建,與大都、上都、和林並稱為元代四大都城,這裡成為皇族避暑、狩獵、接見外域使臣的地方。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煉軍隊、安撫邊疆,在如今塞旱壩的地方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公里的狩獵場--木蘭圍場,此後每年秋季舉行一次軍事色
彩濃厚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狩”。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在圍場舉行“ 木蘭秋狝 ”的次數就達到了105次之多。通過“木蘭秋狝”,起到了“肄武綏藩”、鞏固邊防的作用,木蘭圍場也便以其獨特的地位而載入史冊。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即士兵吹起木哨、模仿鹿鳴、引誘獵殺野獸的意思。後乾隆帝在北巡途中的熱河(即今天的承德)建立行宮,興建廟宇,接見蒙古等部族首領,此後熱河不僅是皇家出遊的避暑勝地,也成為北京之外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
3.藍齊格格
這個康熙最寵愛的女兒的愛情悲劇:她原本已心系李光地,然父命難違,皇命難抗,她只能違心遠嫁噶爾丹,她又是幸運的,草原人們的熱情豪放,葛爾丹的真情終於贏得了這位公主的芳心。雄心勃勃的噶爾丹要奪取祖宗基業,光復元大都,任是藍齊格格如何勸阻,兩軍陣前的捨身阻擋,戰爭仍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戰爭的結局電視劇《康熙王朝》和淮劇《藍齊格格》所演繹的葛爾丹一意孤行不聽勸告,策馬操刀,一場激戰人亡旗倒,馬革裹屍碧血黃砂。
4.噶爾丹
噶爾丹(Galdan,源自藏語 “甘丹”,意為兜率天,1644年—1697年),綽羅斯氏,是17世紀厄魯特蒙古(衛拉特)準噶爾部首領,也先的後裔,巴圖爾琿台吉第六子。早年被五世達賴喇嘛認定為三世尹咱呼圖克圖(溫薩活佛)的轉世,入西藏學佛。
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便積極向外擴張。1676年,噶爾丹俘獲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並擊敗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1678年,達賴喇嘛贈以“博碩克圖汗”稱號。他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1688年,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威逼北京。康熙帝遂發動三徵噶爾丹之役。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噶爾丹敗退至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今蒙古國肯特山南)之戰,噶爾丹主力軍被清軍擊潰,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討噶爾丹時,他死於科布多(一說自殺,一說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