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完了元宵節,新年就算是過完了。一切都回歸正常的生活。年過完了,再來就是掃墓的時候了。

什麼時候掃墓呢?往往各地各方各族都不同,小編的家鄉是過了元宵節開始一直到清明。

前一陣子有人闖入慈湖潑漆上了社會新聞,如果要是入土為安的話,也許也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關於安葬方式以前的人是選擇土葬為多,近年來大多是火葬居多。

但是有少數的地方是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相信大家都聽過懸棺吧

 

對於安葬的方式,南方人因為和土地密不可分,所以有入土為安 的觀念; 北方遊牧民族因為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一般是火葬為多。

另外還有藏傳佛教的天葬,回歸大自然,怎麼來就怎麼回去。

除此之外又有石葬,也就是這篇要提到的懸棺。

懸棺大都是在長江以南各省少數民族,武夷山四周山陵和四川是比較集中的地方。

根據研究發現,江南一帶的懸棺,由來以久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若以當時的地理環境而說,大約就是百越或是南越的範圍。

也就是當時的越人特有的,福建省武夷山就是。

小編翻看了相關資料,在江南地方的懸棺大多是選在近水邊的絕壁處,比較低的離地三、四十米,較高的有八十米之高。

到底是如何將懸棺運到如此之高的山壁上呢? 又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採用石葬方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這些人有特別的身分背景嗎?

小編和各位一樣也想知道,但是翻閱了相關書籍史料之後,依然是一團謎,沒有結論。

前面說過了,所謂的石葬,也就是懸棺,大多是在長江以南的百越地區。但是現今的華北地區唯一一處發現懸棺的地方,石門懸棺,是這篇格文要介紹的地方。

石門懸棺的歷史根據專家的研究,大約是明末清初到民國的時期,比江南的懸棺晚上非常多。

甚至小編想過有可能是江南懸棺的延伸嗎?因為在北方並沒有這種石葬方式,有可能是逃難至此的越人後代所留下來的嗎?

不管如何,這個謎題等著去解開。

對於死亡大多數人都會害怕恐懼,但是只要是人都無法避免,貴為皇帝也是一樣。

下圖就是石門的小村子,這裏有名的可是懸棺,一種奇特的入葬方式。

這是2017年去的,村子還是相當的原始,位於山西省的寧武縣,二個山壁的中間。

「DSC_5830」-1.png

石門懸棺位於山西省寧武城西70公里處小石門村西極為幽僻的山谷內 。

還有馬車拉車進山谷,去看懸棺的地方,一般人平常是不會去到墓地去的,可是待會要去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祖先安葬之地,這感覺很奇妙。

「DSC_5770」-1.png

據考古專家們考證認為,石門懸棺是迄今中國北方地區發現的唯一的崖葬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

半路上可見木棧道的木結構,合理推斷就是經由這將已逝親人運往要安葬的地方。

「DSC_5820」-1.png

山壁中還有一座廟宇,建在半山腰上,和懸空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裏的人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呢? 令人費解。

「DSC_5810」-1.png

石門懸棺的懸葬方式大致可分為洞穴式、懸吊式、懸樁式、棧道式。

洞穴式是在懸崖高處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裡放置棺材;

「DSC_5790」-1.png

懸吊式是在懸崖高處用鐵鍊將棺材吊掛起來;懸樁式是在懸崖上鑿洞,平插上木樁,將棺材擱到木樁上;

棧道式是在懸崖中間鑿孔插樁,鋪成一個微型棧道,將棺材擱在棧道上。

 

「DSC_5780」-1.png

蘆芽山一帶的民間是盛行土葬的,而懸棺,當地人稱之為石葬,可能是一種異常的葬俗。

小編只給大家看二種不同的石棺方式,再往前走還有,只是尊重亡者就不去打擾了。只是親眼看一下,這傳說中的石葬就足矣。

在 甘肅省的甘南和西藏的藏人所採取的是天葬,由禿鷹群來做最後清理亡者工作,據說是吃得越乾淨越好,也可防止傳染病發生,人家也是這樣生活了幾千年。

我們一行人,在這趟石棺地,有一女生據說可見靈異的東西,此行就有不尋常類似鬼上身情形,可嚇壞我們了。

回來台灣後趕緊找師父,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 ,到了這種地方,總要抱著尊敬的心情,不要有不敬和大聲喧嘩的行為,免得打擾了他們。

看了那麼多,最後各位有想出為何會用石葬來處理祖先嗎?這不會太費事太麻煩嗎?這一定有它的道理。

有句成語「步步高升」,「升官發財」,不管怎樣人們總是會希望後代子孫,會一代勝過一代,有個好發展,最後上達天堂。

附註:

石葬懸棺雖不按墳塋風水等土葬程序,但也並非草率從事。尤為上待厚葬的是疆場上戰死的士卒。

一般安置石洞距地面較高以慰在天之靈。僧侶的安葬規格也很高。總之,石葬懸棺體現出當地人善良、淳樸及仁愛之心。據說,石葬年代並不久遠,遠至明朝中葉,近至民國及抗日戰爭時期。(摘自百度)

 

 

 
arrow
arrow

    戴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