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星期好像疫情有升溫的趨勢,
也許是這一年半來台灣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相對安全的,
時間久了自然會比較鬆懈,
久了大家也都會累這也是正常現象。
所以才剛大大方方熱熱閙閙的媽祖繞境完,
不然在去年此時大家都還在勸阻先停辦,以免疫情擴大。
印度一天30幾萬人確診和死亡,
他們也不怕還一起去恒河沐浴,看了真叫人擔心。
看來還不能出國還會繼續下去。
台灣這幾年來都為缺水所苦傷腦筋,
水庫乾涸見底,這也是讓人親身體會到水資源珍貴的寶貴經驗,
它用實際活動告訴我們沒有它大家也都不用混了,
台灣是沒有讓我們浪費水的本錢的,經濟和民生都要靠它。
說了那麼多讓我想挑一篇還沒完成的這一篇文來抒發一下。
這行程已經是三年前的行程了,
整個阿爾山國家公園是這次內蒙行最精華的地方,
所以一直保留到現在都還沒有寫完。
在這一篇裡不只可以見到火山爆發後的樣貌,
奇的是還有河川在這裡流淌。
台灣不是現在在大缺水嗎?
照道理說內蒙古更北邊,有沙漠、草原不是應該是更難看到水嗎?
但阿爾山卻是完全顛覆妳的想法,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在三潭峽這地方是阿爾山四季冰川風景的河段。
三潭峽景區位於哈拉哈河上游,
河床由大小不等的岩石組成,
哈拉哈河現在已經是蒙古國和中國的國境河流,
穿梭在二國之間。
所謂三潭峽就是由臥牛潭、虎石潭和悅心潭所組成。
深秋之時的北國風情在這時候是完全的在妳眼前盡情的展現,
河谷的二側都是已經美的冒泡的白樺木。
如果不說這是哪裡妳會覺得是日本嗎?
或是美國或加拿大呢?
水量還不小,
水是生命之源啊,豈可不珍惜呢?
走到這裡就不想再走了,
滑個手機聽聽松濤流水聲、歲月靜好。
悅心潭,
河面變寬敞,潭水透明、清澈見底。
峽谷南壁陡峭險酸,
北壁由巨大火山岩石堆積而成。
這張圖就可以清楚看到火山噴發冷卻之後融岩壁。
虎石潭,
在潭水上方,河流中密佈著形態各異的巨大岩石。
關於阿爾山的火山地理地質和地貌,
會在之後分幾篇來寫,
它的面積非常大而且難得一見。
水如明鏡的臥牛潭,
只是不見牛隻在水中。
二岸是針闊混合林,
林間花枝繁茂,景色宜人。
因為同行的都是攝影的發燒友,
先前幾天有攝友忘了集合時間,讓大家等她,
因為是累犯,這次當地的導遊怒了,
放出逾時不候的風聲,
大家就乖乖快走不敢怠慢,
我的腳程算是快的,
就算我還是很想拍水流也不敢多待就放棄了。
如果被丟包在這裡,晚上可是會冷死人的。
峽谷二岸杜鵑花在春天時花滿遍野,只是此時是深秋未能所見。
倒是變黃了的白樺木和大興安嶺落葉松換上了秋裝,
潺潺流水流淌其中,這是難得一見的秋景,
算是比較少見有特色的秋景。
一般常見的秋景,都是滿山的青、黃相間,或全黃的變葉木,
我個人是獨愛青、黃相間之時的秋景,
全黃了比較有種只是近枯萎的感覺,
然而這裏卻是多了淙淙水聲、有激流淺灘,
加上獨特的火山地貌,相當少見而特殊。
大家有感受到我選這一篇的用意了嗎?
不能出國時這裡有山有水有風景,有餵飽大家的眼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