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個地方都是位於苗栗高鐵站附近。
實在是擺太久了,還是把它寫完好了。
談到圓樓,會想起客家建築,它是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的山區。
至古以來客家人就是居住在丘稜地山區,有點爭世無爭淡泊名利的感覺。
來到台灣後也是一樣,所以台灣台三線沿線附近的鄉鎮幾乎都是客家庄。
而真正到了大陸親眼目睹了圓樓後,才發現先人的智慧。
在廣大的山區裡會以土樓溝的形式來興建圓樓,
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水,所以會選一條溪谷,在河二旁建起了土樓,自然就形成了土樓溝了。
我看過最大的士樓有三、四層樓高,還是有人居住的。
全都是用木造的,也完全不用釘子。
這工法可就不簡單了。
土樓裡可以住上一、二千人不成問題,在士樓裡過年可是最有過年氣氛的,
單單貼上紅色的春聯年味就濃到不行了。
自己曾經修繕過居住的老房子,以磚造房而言,不以鋼骨為柱,大約三米師傅就不敢再砌了。
何況是高約十幾米純粹是木造的建築物呢?
而且幾乎都經過了幾百年之久,還是屹立不搖著。
如果不知道的人衛星空拍,還會以為雷達站呢
以前先人會以這種方式主要還是防禦的考量。
居住在山區盜匪很多,家族人住圓樓可以彼此互助。
易守難攻,抵禦盜匪,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當初高鐵要建苗栗站時,最後採用圓樓設計,其實是有一些反對意見的。
是因為圓樓主要在福建的山區,在台灣的客家庄主要是三合院才是傳統民居。
畢竟台灣是民主多元社會,包容不同意見是民主風度的展現。
這是台灣可貴之處。
進到圓樓後就能看到這一面牆。
客家有傳統的客家大戲,還有舞台可以觀看表演。
前面有提到三合院,少數是有四合院。
去過大陸的人就會知道,不止有圓樓其實還有方樓。
原名「閩南書院」的英才書院,位於苗栗後龍高鐵特定區內,奉有文昌帝君及孔子。
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的習俗,未非只限於閩南地區,所以閩南書院的名稱引來爭議。
因此邀請專家學者商議,基於教育、文化及族群融合考量,決意更名為「英才書院」。
清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苗栗設縣,地方仕紳倡議創設「英才書院」,弘行教化,提升文風,選定甫於光緒十一年峻工的苗栗市文昌祠。
文昌祠的「英才書院」肩負地方教育與文化發展的濫觴,認為閩南書院應更名為英才書院,讓文風繼續傳承。
英才書院是前劉縣長配合北勢溪環境營造計畫,耗資九千餘萬興建,
內有入口門廳、講堂、左右學舍、曲廊、文昌祠、狀元橋、戶外展演劇場等設施。
具有講學、廟祀、課士等功能。
書院座落之處,為昔日道卡斯族、新港社聚落,也是漳、泉、客家先民移墾的地區。
如果有到苗栗高鐵站,時間允許的話,不妨就近走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