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5年的乙未抗日戰爭中,台灣的義勇軍在新竹城失守之後,
就一路南下把戰線拉到了彰化八卦山,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苗栗並沒有城郭城墻的關係,不好防守。
苗栗城是沒有城墻,但在苑裡的房裡卻有一個小小的古城。
只是它比較小而已,是社區的性質,
房裡就是道卡斯族房裡社的所在。
在清雍正時 毛、游、李、蔡、陳、郭等六姓泉州墾民渡船至房裡 ,
這裡大部分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福建泉州。
蔡家是大姓,這一棟已經是重修之後的歷史建築。
星期例假日有開放參觀哦。
大門前的弧形紅磚,在我看來是無價之寶,
是多少的人來人往才留下的歷史痕跡?
正確的名稱我還在想,我們說的方言竟找不到適合的國字來代表它。
到過大陸很多古城看過車輪留下的痕跡也是一樣很有感。
雕墻上的浮雕,一看就知道這是後來修繕加上去的。
閩南建築中,紅磚赤瓦是最主要的建築風格。
融合了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
這種建築特色是始見於宋代,不然在更早之前這會犯了皇家之大忌,
紅色是專屬於皇家宮殿、廟宇,是庶民所不許的,
泉州、漳州人常年經商海外有了雄厚財力再加上天高皇帝遠,
才漸漸變成了閩南建築的風格。
排水溝蓋
也要這麼特別嗎?
蔡家古厝的側邊,閩式建築風格明顯。
道卡斯族蓬山有八社,房裡社就是其中之一,
房裡老街就是房裡社的所在地。
老街要從咸豐年間開始算起,當時的泉州人和漳州人械鬥,
房屋很多被燒毀,房裡的泉州人才自己蓋起了古城,老街。
以前古人的地域性還是比較強的,大家一起聚集而居。
在雲林的西螺也有類似的故事,以前電視劇<<西螺七劍>>,就有這樣的故事。
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西螺的祖先大部分是來自福建,很多是詔安的客家人。
房里溪官義渡石碑,
是清道光年間建成,是苗栗縣歷史古蹟文物。
原房裡溪河面比較寬廣, 人們必須靠渡船來往 ,
所以設有義渡,方便南北的往來,以收租作船伕工資。
順天宮是苗栗縣歷史建築,
苑裡原先有慈和宮媽祖,
但因為咸豐年間由於漳泉械鬥關係,
房裡的泉州移民才在房裡街內另建一媽祖廟,
這就是順天宮的前身。
一般都稱房裡順天宮為城內媽祖。
小小一間並不大,卻不知大有來頭。
苑裡藺草的編織很有名是地方特色,
工序很複雜,有詳細的介紹而且是用燒磚的。
房裡北城門,
旁邊還有小小護城河。
只要隨意在老街走走,還是可以看到老建築,活歷史。
這星期是疫情進入第三級的第一個假日,一直到六月初都是很關鍵的時期,
大家還是乖乖待在家就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