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三、四、五年級的同學應該都聽過羅大佑唱得"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
但是大家知道這首歌歌名是出自何處嗎?
在文壇設立吳濁流文學獎的吳濁流先生,有一本<<亞細亞的孤兒>>著作,就是它的出處。
只是一人是用歌曲來表現,另一人是用文字來展現而已。
吳濁流(1900年6月28日-1976年10月7日),本名吳建田,是一位生於臺灣新竹新埔的客家裔詩人、小說家及記者,以《亞細亞的孤兒》等長篇小說聞名,是客家文學著名作家,並創辦《臺灣文藝》雜誌,設立吳濁流文學獎。
為臺灣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重要作家,被譽為「鐵血詩人」。
當代詩人余光中逝世,一代文學大師吳濁流先生有個紀念館在苗栗縣的西湖鄉。
那為何吳濁流先生是新竹人,為何在苗栗有他的紀念館呢?
原來是他曾被調職到苗栗縣西湖鄉的四湖公學校,之後發表的著作,都是在這裏創作的。
看了一下簡介,發現長篇《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寫得都是自己心路歷程,在這小地方藉著手中的筆,來抒發內心壓抑的情感。
1920年(大正九年)3月,吳濁流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任臺灣公學校照門分教場擔任教諭。
在此期間於新竹州教育科主辦的教育論文中發表文章〈學校與自治〉,被日本殖民政府當局認為思想偏激,因而於1922年(大正11年)調職至苗栗郡四湖莊的四湖公學校。
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創辦《臺灣文藝》雜誌,培養了許多鄉土文學作家,如: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王拓、楊青矗等人。
1969年(民國58年)以退休金設立吳濁流文學獎,獎勵後進,成為臺灣文壇著名獎項。
d200 + nikon 50 mm
手稿和真跡
長廊也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下圖是網路上爆紅的苗栗版伯朗大道,殊不知這裏在半世紀前正是吳先生文學創作的環境,一個小鄉村裏竟然住著一位影響後世深遠的文壇大儒。
- 《亞細亞的孤兒》於1945年完稿,其內容敘述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知識分子胡太明在臺灣遭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壓,到日本留學歸來後受到鄉親的嘲諷,到中國大陸後又不被認為是中國人而受到歧視。在對自身歸依的無助感及許多人生挫折打擊的日侵月蝕下,最後發瘋而以悲劇收場。
- 《無花果》是吳濁流第二本長篇,為吳濁流的前半生自傳,記述作者從日治到戰後初期的經歷。小說完稿於1967年底,在1968年時分三期連載於《臺灣文藝》雜誌上。因內文部份描述二二八事件,在1970年以單行本首次出版即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查扣,其後只在美國和臺灣地下流傳,直到1988年才正式由前衛出版社在臺灣公開發行。其實本書的內容,和《亞細亞的孤兒》非常近似。只因《亞》書只寫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這本書寫到了二二八;因此,前者有忠貞的國民黨員為之翻譯發行,而此書則遭到禁止刊行的命運。諷刺的是,批評日本統治的《亞》書可在日本出版,而只少部份描述國民黨統治的《無》書卻不能在臺灣出版。
- 《臺灣連翹》是吳濁流最後一本著作,原日文,在吳濁流去世十年後由鍾肇政先生中譯出版。描述臺灣戰爭前後政壇的祕辛,並認為連震東必須為二二八事件中許多臺灣菁英無辜死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