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是寫給四、五年級的人和新手爸媽看得,因為四、五年級生可能已經當了阿公和阿嬤了,新手父母親可能會有小嬰兒。
如果家裡有剛出生的小嬰兒,有的比較不好養,小病不斷哭鬧不停,在鄉下老一輩的長輩會叫新手爸媽讓小嬰兒認神明做契子,這種情形在鄉下很普遍。
本文的扶波將軍廟就是一例,很多人家將難養的小孩帶到這裏求做契子,希望小孩能好好長大成人。
苗栗公館的這一間廟不僅離交流道近,在地方上也頗有名氣,只要問一下當地人"雙聯伯公",都可以找到。
那麼扶波將軍是何許人也呢?
其實扶波將軍就是馬援將軍。
所以就先來認識一下馬援將軍。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東漢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著名軍事家。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這句話就是出自馬援。
馬超相信讀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吧
下圖就是正面圖,面積不大。
但對於前述所說的卻大有助益,尤其是小孩 天生帶弓帶箭的,特別有用。
伏波將軍的簡介,說得很清楚。
客家傳統的打 粢粑 ,相信大家都吃過,但看過傳統做法的人不多吧
粢粑
客家米食之一。將糯米加水搗碎後蒸熟,再以手搓揉製成的食品。吃時可沾花生粉,口感香軟而有韌性,通常在節慶或較大聚會時食用,是請客的重要甜點。
下圖中的老人家可快九十歲了,翻攪的工作可不是每人都可以的,
如果沒有經驗和配合好,可是會被木槌槌到手的,可不是好玩的。
快好的時候會成團的,糯米可是很黏的會黏手。
當開始時是呈米粒狀
竹筒炮
大家玩過嗎? 很大聲喔
傳統石磨盤
用上下二塊石頭,將米磨成米漿,作成各種米食。
年輕人用力一點。
今天來的目的是為了即將失傳的傳統農家技藝而來。
終於記錄了早期的農家技藝,感到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