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稻穗,一般人會如何來形容它呢?
它是我們的主食,大米。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提到它時,每人想的和感受的都不一樣。
但是對身處異地的遊子來說,看到成熟的稻穗,可能會想起故鄉和家人。
尤其是鄉下長大的孩子而自己又曾經下田勞動過的人,更是明顯。
如果是身處在戰地呢?那是不是就更加思念故鄉了呢?
而有一首歌,就叫"美麗的稻穗",還是原住民所寫得。
從來沒有聽了一首歌後,會讓我也想一篇格文。
大家先來聽聽看吧,我把連結放到了底下。
第一首是由有「台灣民歌之父」與「台灣原住民運動先瞘」之稱的胡德夫先生所唱。
下面這一首是由金曲歌王 陳建年先生所唱,而這首歌的原作者,不是胡德夫先生,而是他的外公,陸森寶先生。
1958年,八二三砲戰爆發,戰況激烈。南王村民關懷在 前線作戰的家鄉子弟,但無法親自赴前線慰問;前線在 兵役中的青年,也無法回鄉探視。
陸森寶先生作成這首 歌讓村裏的人唱,以達成慰勞前線士官兵意願。
陸森寶不是別人還是金曲歌王 陳建年的外公。
原著是,Baliwakes(巴利瓦克斯)!日文名字是森寶一郎,漢文名字是陸森寶1910-1988 胡德夫說,沒有陸森寶就沒有胡德夫。
我想他是很崇拜陸森寶吧!~
陸森寶早年接受日本教育,那時他是日本人,二戰後,日本人走了,國民黨來了,他又變成所謂的中國人 無奈台灣原住民只能活在別人的統治之下,
但他堅持使用母語創作,不使用漢文也不用日文創作,他是台灣卑南族,堅持使用卑南文作音樂,
這首歌"美麗的稻穗"是他的成名曲。
為了紀念到金門當兵的族人,1958年,八二三砲戰爆發,戰況激烈。卑南族南王村民關懷在前線作戰的家鄉子弟,但無法親自赴前線慰問;
在前線服兵役中的青年(包含陸森寶的哥哥),也無法回鄉探視。
陸森寶先生作成這首歌讓村裏的人唱,以達成慰勞前線士官兵意願。
歌詞內容大概是在 描繪家鄉壯麗豐收的稻田,卻也描敍戰爭的無情,讓許多青年的力量,被迫衝向前線,無法看見家鄉豐收的盛況!
在家鄉的族人們,好希望寫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家很美很美,我們想用山上最好的木材,造一艘船把你們都載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豐收!
不知朋友聽了後有何感想呢?
男生都要當兵,當過兵的人,應該是很有感才對吧
11月底是二期稻作收成的時間,在鄉下以前有所謂的「收冬戲」。
就是請來戲班到廟裡演出,農家人一般會宴請親戚朋友,來感謝神明保佑這一年的豐收。
因為是在冬季,所以稱「收冬戲」。
小時候還不識字,也聽不懂什麼叫{收冬戲」,漸漸長大後,把它翻譯成國語就懂了。
以前鄉下大都是這種房子,我也是找了很久後才找到,這才能配合這首歌的意境啊
這稻子大約再二到三個禮拜就可以收割了,已經變黃了。
收割是農家最快樂的時候了,代表辛苦工作有收成了。
我生長的年代,正處於傳統農業轉型機械農業時期,在我們當兵那時候,還有所謂的「助割」。
就是農忙時農家人力不足,到了收割時間,由國軍弟兄到農家去幫忙割稻,
這可是涼缺啊 至少不用出操上課。
一般都是老兵搶著去。
幾十年光景,農田都變成了住宅了。
會不會後代子孫不知道所吃的大米是如何來得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