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三級到了二個星期假日,要一直到端午節連假,
這樣的安排相信是減少人和人之間不必要的移動和接觸,
所以這二天還要繼續宅在家報效國家,我宅我驕傲。
想弱弱的問一句:「大家自動宅在家防疫時是作些什麼事呢?」。
大家交流交流也比較不會無聊,
我自己先說我自己,
就是在家寫寫網誌、澆澆花囉,
最近都為缺水所苦,
全台灣人的希望這星期的這一波鋒面來到,
盻能為台灣解渴,
都快要渴死了,
已經有很久沒聽過雨滴的聲音了。
墨硯山在苗栗很有名,
在我們的校歌裡就有它的名字,
苗栗出了很多名人,
一般皆認為和墨硯山有關係,
雖然它的高拔不高,
但整個苗栗盆地就在墨硯山下。
所謂地靈人傑嘛
但能真正知道墨硯山的人還並非每一個人都知道,
在疫情期間盡量待在家裡面,若真要出去也到人少的地方,
墨硯山步道不長而且很好走沒有什麼難度,
來回不到一個小時可能就搞定了。
入口處就在這裡,還有有關它的簡介和歷史介紹,
在它的旁邊有一處空地可以停車。
墨硯山位於公館鄉,因為遠處望像是硯台所以叫墨硯山,
往南延伸還有南峰,山峰呈尖狀像一筆架,故名筆架山,
山腳下的村莊因此得名為尖山村。
在苗栗盆地往東望去,有墨硯山、八角崠山、和加里山,
這三座山依低至高峰峰相疊,
故而早期苗栗八景中的「三台疊翠」,指得就是這裡。
墨硯古道
在小學時曾經來此遠足過,但原來古道和現今路線不同,
是連接尖山村和曲洞村二地的山徑,全長二公里。
再接天花湖古道和石觀音古道可以一路至石觀音寺,
在國中時曾經由老師帶隊走過上述所說全部古道一次,
這樣走一次全程幾公里已經不可知,
但要走整整一整天時間。
以前的古道是在筆架山腳下,但現在無人走了,
現在看到的步道是後來另闢的一條,
因為這裡交通比較方便可以通行大車,
以前的古道是用雙腳走的小路,
幾年沒有走早就被雜草覆蓋淹沒。
這一條步道早年並沒有,說來慚愧也不知何時修繕完成的?
是有位台北朋友打電話來說人在這裡,
我才知道建了這一條步道,
踢館踢到這裡來,真是糗大了。
一路很好走沿著石階走上去就對了,
中間有幾處休息地方。
拐幾個彎就到了,
這一個方向是頭屋,
待會會有另一個不同角度。
幾面講的好幾個古道,
就是穿越這些高低起伏的山頭一直到最高點,
這一張圖還看不到最高點,
反正就是一山翻過一山,
悶著頭走就對了,
也難怪要走一天時間。
山頂處有一涼亭,
它可是二等三角點有基石一座。
說了那麼多,墨硯山到底有多高呢?
這裡有答案,海拔157公尺。
鄰近的鄉鎮全部都看得到,
二等三角點不是叫假的。
後龍溪谷和苗栗市就在底下,
現在是白天,
不用說晚上可以帶女朋友來看夜景,
不要說兄弟沒有照顧你,
看到賺到。
往南一點可以看到一座紅橋,
就是有名的新東大橋。
在苗栗市的將軍山有一賴氏節孝坊縣定古蹟,
是清朝年間皇帝所立。
前面說了在筆架山腳下是早年的古道入口,
而在入口處這裡有一座雙舉人宅第,
這一家人有二人於清朝年間前後中舉人,
在地方上傳為佳話,
而他們就是住在筆架山山腳下,
這是不是一種巧合呢?
這座旗桿石碑上刻著是道光年間中舉人,
而剛剛說的賴氏就是幼時許配給雙舉人這一家人,
14歲時丈夫就去世了,一生未改嫁,
後來是由兄弟過繼一子給她來延續香火,
鄉人得知事蹟之後,呈請旌表,皇帝准許建坊。
只有官宦人家才能立這種旗桿座,
可不是隨便立的,
這圓孔是有像關防一樣的紋路。
看這堂號就知道,雙舉人宅主人家是姓劉,
中舉人的是劉獻廷和劉禎二人。
燕尾的屋頂,
表示這一家主人的地位不是一般老百姓。
建有望樓一座,
樓前是一半月池,
相信和風水有關,
看到的水池形狀一般也以半月形居多。
旗桿座有二對,所以是雙舉人,
黑瓦的屋頂,但裡面似乎沒有住人了。
現在的雙舉人宅常住的人口不多了,
子孫大多向外發展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