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2017年內蒙古行的最後一篇,
會擺在最後一篇當然是壓軸的重頭戲,
因為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
離開了莫爾道嗄國家森林公園後,
沿著國界線往臨江村開去的一個中間站,
那是一個二十戶人家左右的小村庄,
村民大部分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後代。
這裡自然的風貌像極了北疆,
流水清澈一時間讓我想家了,
我想起了我家後面那一條小河,
小時候在河邊玩耍的往事一一浮現在腦海中,
但這只限於小時候的小河,
長大之後河的二旁變成了冷冰冰的混凝堤防,
我索性就坐在河邊靜靜的聽著流水聲,
努力的把眼前這一切和腦海中的場景給勾勒重疊在一起,
有種回不去的感概,
在台灣要找這種河壩只有在山裡面才有這種機會了。
我們的車開在沒有舖設瀝青和水泥的泥土路上,
車子二邊會被路邊的樹枝刮到,
坐越野車一路上下起伏的概念,
伴著車子被樹枝刮到的磨擦聲,
車停之後也看不見鷹嘴崖,
鷹嘴崖到底在哪裡?
原來是要走上一段路,才看得見,
若非當地人帶路,是不可能知道的,
恐怕只是開車經過就此錯過。
要到鷹嘴崖必須要經過一處牧場,走到盡頭就是河谷了。
下圖是牧民的草場,只見捲好的牧草,卻不見有牧民,
內蒙古實在是太大了,遠方的白雲都變的小小一撮。
鷹嘴崖
是一處峽谷也是河谷,
下圖是我看到它的第一幕,
樹木花兒早就換好了衣裝準備要迎接即將要來的雪季,
秋末冬初的大西北是最美麗的時刻。
特別挑了下圖,左上方站了一位攝友,
對比之下就知道這景有多麼的壯麗?
我站的位置是右手邊的峭壁上,
但這高度差實在是太大了,
連我這種在河邊待的人也下不去,
不然真想走下河邊去看看。
同行有二位女攝友,
自由行曾經來過這裡,
她們這次是第二次來,
據她們說上次是經過這裡去漠河。
喜歡自由行快樂行的人,
好像去哪裡都會碰到,
所以說物以類聚,
真是一點都沒錯。
最後選了一張我也很喜歡的,
峭壁上的枯樹,
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
即便世間是怎樣混沌也要保持自己的風骨。
若沒人帶還真的是找不到的一個地方,
這裏完全巔覆了我們對大西北,大漠,內蒙古的刻板印象,
也是這一次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新冠疫情二年多了,
現在再看這些曾經走過的地方,
又是不一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