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都認為唐朝非常的強大,
經常都以漢朝和唐朝,
來稱我們中華民族的盛世,
所謂漢唐盛世,
在國外還有唐人街,
來代表華人居住的地方,
可見唐朝是被大家所稱頌的。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吐蕃曾經強大一時,
還曾經是長安的主人,
只是這一段歷史一般史學家都不願意提起,
因為有損大國強大強盛的形象。
想當年劉邦不守信用又再結合各方諸候包圍項羽,才取得了天下,
志得意滿之際,以為天下無敵,
想要一鼓作氣把北方匈奴消滅,
結果在白登山被圍困了七天七夜,
差點全軍覆沒,
若不是用金銀財寶買通匈奴單于的妃子和臣妾們,
讓匈奴主動撒兵,
可能歷史上就沒有劉邦了,
史稱「白登之圍」。
這時劉邦自己也嚐到了當切兵圍項羽的滋味,
劉邦自此之後知道自己還不是匈奴的對手,
便不再對匈奴用兵,
從此便採用了和親的政策,
派了一些公主到匈奴那邊,
藉此來保障邊境和國家的安全和安寧。
同理,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時到吐蕃和親的公主,
若不是吐蕃夠強大,
唐太宗會讓文成公主到那麼遠的雪域之地去嗎?
說穿了就是為了保持和吐蕃的和平所採取的外交手段罷了。
所以說起來,漢唐二朝的盛世,
不僅是男人外出打仗,女人也是對國家做出了貢獻。
說了那麼多和歷史課本中沒有寫得故事,
主要是說歷史是人寫得,
在我們認為是值得驕傲的漢唐盛世,
都還發生這種事,
可見以前的王朝要生存是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而今天所說的日月山就是後來唐朝和吐蕃所定的界山,二國以此為界。
最近台灣正值酷夏,熱到不要不要的,
所以心血來潮就選了這一篇,
用眼睛吃一下清冰來給大家消消暑,
因為日月山是我在2018年絲路大環線旅行時,
所見的第一場雪,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這裡的海拔有3520米了。
我們一行人離開了青海湖之後,
踏上以前文成公主所走的路線,
就一路往青海方向去,
文成公主就是站在這裡遠望著長安故土,
越過了這一座山就看不到故鄉的土地了,
帶著無奈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往吐蕃去。
左上角的人不是文成公主,
是我把這故事的場景搬上去,
他是我們的一位同行的旅伴。
唐朝與吐蕃的和平條約中劃定了這裡是兩國的邊界。
日月山景區裡的駱駝,給遊客拍照用的。
我們一行人看到這一大片雪高興極了,
就把車停在了路邊玩了一個早上時間,
玩膩了才下山,
景區反而只停一下下,
拍了幾張就走了。
日月山,初唐時名赤嶺。
位於湟源縣西南,在青海湖東南,
既是湟源、共和兩縣的交界處,
又是青海農區和牧區的分界處,海拔3520米,
是遊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
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
藏傳佛教的圖騰和元素,
是目前日月山給人的印象。
有雪不拍怎麼可以呢?
看大家玩得那麼開心,
就不想破壞大家的興緻,
讓妳們都玩個夠,
誰叫我們是自由行呢?
這是自由行最大的好處。
心裡可是樂開了花。
相傳當年唐太宗使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以平息戰事, 贈「日月寶鏡」陪伴。
途中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
不禁取出「日月寶鏡」觀看卻不慎失手把寶鏡摔成兩半。
正好落在兩座小山上, 東邊的半塊朝西, 映著落日的餘暉;
西邊的半塊朝東, 照著初升的月亮, 日月山便因此而得名。
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腳下建有文成公主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