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台灣有一位佛教界的大師圓寂,
就是佛光山的星雲法師。
這也引來了二岸宗教界人士包合政界人士來台的論戰。
今天不是來談宗教的,我對這沒有什麼太大興趣,
但卻是對一位大師的生平事蹟有極大的興趣。
在行程安排這一次的絲路大環線旅行時,
我們旅伴中有一人是佛門弟子學佛之人,
在他的強烈建議下,
我們特地安排來到了武威鳩羅摩什寺,
當然了為了要參觀這一座寺,
就要對鳩羅摩什這一位大師有所了解。
才會去翻閱它的事蹟,
原來現今佛經的中文譯本,大多出自他手。
佛教是從印度經過中亞西域再傳到中國的,
而這時期正是中國南北大分裂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
正因為是連年戰亂的原因才讓佛教在中國發了芽,
最後也順利的成長壯大成為了大宗教。
但是原本的佛教經文是梵文所寫,
到了中國後一般人怎會看得懂呢?
這勢必要翻譯成中國的使用文字才有可能發揚光大,
而這一個人就是鳩羅摩什,
他是西域人現在南疆的人,
也不會中原語言,又怎麼會由他所完成呢?
這難度很大。
原來早就因為聲名遠播在外,
被人用強逼的方式請到武威,
也就是這一篇所寫的地方來,
因為在大亂世中政權更迭的很快,
又被請到了長安,
展開了講學翻譯經書的工作,
也才有現在看到的中文版佛教經書。
鳩摩羅什
前秦苻堅聽聞西域有鳩摩羅什為大德智人,於是遣使相求,求之不得,
於建元十八年(382年),派大將呂光領兵七萬伐龜茲。
建元二十年(384年),呂光俘獲羅什,因呂光的脅迫,
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並賜醇酒,致雙戒俱捨。
前秦滅亡,呂光稱涼王,
在涼州此後18年間學會了中土語言(秦言)。
以國師之禮待之,信徒數千人,公卿以下皆奉佛,
最後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
公元413年, 70高齡的鳩摩羅什感知陽壽將盡,
向僧眾告別:「希望我所翻譯的經典,能流傳於後世,發揚光大。
現在在大眾面前,我發誠實誓願──
如果我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
鳩摩羅什圓寂後,其弟子以佛禮火化遺體,飛灰煙滅後,但
見身體粉碎,只有舌頭不爛,應驗了鳩摩羅什的誓願,三寸不爛之舌成為珍貴的「舌舍利」。
這世間僅有的「舌舍利」,如今供奉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的鳩摩羅什寺塔。
在今天的甘肅鳩摩羅什寺中,
保存著世上唯一的一顆舌頭舍利。
這一奇異罕見的舍利,
向人們展示著它的主人住世時的傳奇事迹。
據說這舌頭舍利就在身後的這一座塔中,
已經有1600多年了。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煩惱」「苦海」「世界」「未來」「愛河」「火坑」……
這些中國人的日常用語,都是佛經詞彙,
是一個祖籍印度的新疆人1600年前從梵文翻譯過來的。
我到現在還在想這一位大師是如何精準的傳遞這梵文經文?
創造這些詞彙的?
這實在是很難想像,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