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它出自甘肅武威市雷台漢墓,是中國旅遊城市標誌。
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馬踏飛廉等,
現藏甘肅省博物館。(維基百科)
1969年初秋,
意外地發現了墓室內的銅車馬。
但由於缺乏文物常識,
農民們破壞了考古現場,
並把裡面的銅車馬放到了庫房裡。
在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見到了這件青銅奔馬,
被這件文物的藝術魅力所傾倒,
說:「他是這批文物中的寶中之寶!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藝術珍品。」
立刻為其命名馬踏飛燕。
遙想一下當年霍去病河西之戰痛擊匈奴,
漢武帝設了河西四郡。
不要小看了這武威郡,古代的涼州兵,就是出自於此。
東漢末年董卓的崛起,區區幾萬人的西涼鐵騎,
能夠輕鬆應付十八路諸侯,
還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就能知道它的戰力有多強悍?
後來三國的曹操還不是和董卓學挾天子以令諸侯,
更早之前的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
也還不是有這支西涼鐵騎為班底。
一支西涼鐵騎就可以左右了中國古代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歷史都是西向東、北往南,
這種趨勢走向完統一的,
西涼的名將有馬騰、馬超、 李傕、韓遂、郭汜、牛輔、樊稠等。
下圖就是武威的古城樓。
這奔馬矯健剽悍,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
右後足下踏一展翅奮飛的“風神鳥”龍雀,
賦予了奔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美感。
銅奔馬不但蘊含著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並且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器中的極品。
漢墓之上,有雷台觀。
這是一座道教宮觀。
建築群由山門、風伯雨師殿、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餘座建築組成,
氣勢恢弘,極具我國北方民族建築風格和道教特點。
終於來過涼州了,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
涼州給我的印象一直是長頭髮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所居之地,
是一支強悍的部隊,生長在草原之中,
人人習武善騎射,
在戰爭時就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只有長期安逸的人才會不懂得武裝自己,
草原上隨時都有人來犯,
可沒有這種安逸的本錢。
就像是久居山中的客家人一樣,
平日農閒時就是練武強身,
山裡面的土匪多,
一年辛苦的農作隨時可能被搶,
也因如此也才有練武的習慣,
宗族間、鄰里間互助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以及生命財產安全。
所以民國初年、抗日的很多名將也都是二廣地區的客家人,
多到數不出來會嚇死人。
涼州,別稱雍州、雄州、武威、姑臧、休屠,神鳥。
中古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渾末均在此建都,
有著西北首府、六朝古都美稱;
又有南有建康,北有姑臧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