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是很久前就想寫得,因為它緊臨鳴鳳古道,所以走完鳴鳳古道後,別忘了可以來老街走一走。
遲遲沒有動筆是因為關連二位人物,一位是外國人,另一位是開拓者。
一直不知要如何下筆才好?
這二位就是馬偕醫生和黃南球。
2020年因為疫情關係創辦羅東聖母醫院逾半世紀的呂若瑟神父登高一呼,
「救救我的國家義大利。」
馬上就湧入了大筆捐款。
直到現在,即使在醫院看病付不出錢,神父們規定醫院不准追討,不改照顧弱勢初衷。
因為被他照顧太久了,有太多人受到照顧了。
台灣人也只是還他們一分人情罷了。
舉重女神郭婞淳,2016年曾用150萬元的比賽獎金,購買救護車回饋出生地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後轉贈澎湖惠民醫院) ,
就是因為當年在聖母醫綄出生時受了醫院的照顧和恩惠,才在成名之後回饋給醫院的。
前花蓮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醫師(Dr. Roland Perter Brown),
薄柔纜是美國基督教門諾會的宣教士,來台行醫四十年,沒有領過醫院一塊錢的薪水,只有教會給他少許生活費。
但他只要遇到病人付不起醫藥費,薄醫師總會告訴病人Charge to me(帳算我的),愛心令人感佩。
他有感於巡迴醫療的不足,四處募款蓋醫院,一九五五年基督教門諾醫院成立,被花蓮人暱稱為「美國病院」。
更早之前的應該還有很多,但較為人知的大概就是馬偕醫生了。
馬偕醫生,為加拿大人,基督長老教會牧師,19世紀末期到了台灣,足跡就遍及到新竹、苗栗各地和山區。
而今天要介紹的新店老街就有馬偕醫生當年義診的老屋和舊照片。
在台三線旁就可以看到這新店老街的南入口。
是因為這座老房子吸引了我,小時候就住過這種房子。
在臺灣,一般人皆稱為「馬偕博士」或「馬偕牧師」。
「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讚賞馬偕的一生。
有時想想非常感佩外國人不遠千里而來,為了台灣做出無私貢獻。
想不通到了這年代了,怎還會有人會扯自己人後腿呢?
住在這塊土地上,不應該好好愛這塊土地嗎?
看到馬偕醫生座右銘「寧願燒盡,不願鏽壞」,是不是該找個地洞鑽進去呢?
關於賽夏族是早期居住在這裡的原地民,南賽夏是苗栗的這一支,另外在新竹的那一支一般是稱為北賽夏。
一直以為如今在苗栗的賽夏族最多是分佈在南庄的向天湖。
在獅潭還有一個部落還住著賽夏族人,是最南端的賽夏族部落。
這部落留待以後再來說。
苗栗台三線一帶的開拓者是大名鼎鼎的黃南球。
他創辦「黃南球墾號」,因拓墾土地成為了苗栗首富,還因為剿土匪有功,被清政府授予官銜。
在義民廟後方就立有黃南球的坐像,生平寫得最清楚的當屬這裡了。
所以就和新店老街放在一起。
黃南球在苗栗的拓墾事業,因乳名阿滿故而被人稱為「黃滿頭家」,
老一輩的山城居民,可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一生縱橫苗栗東部山區,北起三灣大坪林,
經獅潭至大湖新開,拓地無數,號稱山城首富。
黃南球字蘊軒,桃園楊梅人。同治四年(1865)移居苗栗銅鑼雞籠山下。
光緒二年(1876)剿匪亂,授六品銜,獲准辦理「陸安成聯莊隘」部分隘務,
創辦「黃南球墾號」,開墾內獅潭一帶。
光緒七年,巡撫岑毓英委以撫番,以功賞戴藍翎,授五品銜,取得「新竹總墾戶」頭銜。
光緒十五年與北埔姜家組「廣泰成」墾號。
這裡只要妳鑽進老街巷子就能看到漂亮的彩繪。
我也是來了好多次了,才發現不知何時繪上了美麗的彩繪畫了呢?
都沒有好好的來走一走,認識一下老街,每次都路過而已,實在是太可惜了。
我心裡這樣嘀咕著。
這裡應該是我看過附近老街和社區,畫得最為生動有活力的一個了。
連卡通主題人物也有啊
可別小看這棵樹,這棵樹下就是當年馬偕醫生為人看病的地方。
當年時就已經是大樹了,而馬偕醫生來台是近150年了,
這麼說這棵樹至少也有二百年了啊
大家想知道是什麼樹嗎?
告訴大家是一棵龍眼樹,看過那麼大棵的龍眼樹嗎?
這還不稀奇,最為難得的是現在看到的是只是它的樹幹,
它的樹根還在底下。
這劉家主人就在它樹幹處的高度處做庭院。
就是樓中樓的概念。
沒有主人介紹我還沒發現呢?
太神奇了。
還留有教會的石碑,馬偕醫生也是一位牧師,
他來了獅潭前前後後有七次之多,為人治病也來這偏鄉宣教。
洗衣巷
婦女們邊洗衣服邊聊天,
這樣洗衣服不會無聊,可以聊悄悄話,還多了人情味,多好啊。
這是洗衣機比不上的吧
越走越有趣,感覺半天時間都不太夠。
這裡可看得寶貝實在太多了。
我來了不下十次以上了,才收集到這些照片。
如果妳來的話,就好好去尋寶,也是一種樂趣。
千萬別走馬看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