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了我的第一次藏族做客是在青藏高原的桑科草原,
就延續在異鄉異地做客的話題。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原來居住在中國的西北,
黃河的上游地區。
秦朝之前西北地區大部分都是羌人,
就連秦朝興起所在之地也是羌族或是和羌族相隔而居的。
自秦朝以後羌人從西北湧入往下遷徒,
發展演變成為今天的部分漢族。
當時人們認為的中原地區在今天河南一帶,
秦人被認為是異邦,
但最後卻是秦朝統一了天下,
故而之後的華人血統,
或多或少都有羌族人的血統。
時到今日羌族卻成為了少數民族,
甚至帶著一點神祕面紗。
就跟著我帶大家看一看現今的羌族人,
到他家做客。
我們在市區吃過午餐,
帶著我們的導遊說要等一位師傅,
之後才知道是要到他家,
晚上就住在他家。
我並不知道他家竟然這麼遠,
開車在山路上盤旋而上,
路上沒什麼住家,
真的是太遠了。
快黃昏了到了一座小型水庫,
有個小發電站,
順著發電站維修用的小路一直往裡面開去,
旁邊就是湖面。
我心想這兒有人住嗎?
師傅說,這條路是最近才有的,
在以前是要走山中的小路才能出來,
河水很大很湍急,
也無法從水路出來。
我的想法倒是會不會先人避難至此才定居下來的?
因為根本就進不去,真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天色暗了終於到了,
一個有二十戶人家左右的寨子。
算一算車子已經開了四、五個小時了,
可見這裡有多偏僻?
非常難得一見的古磨坊群就位於甘肅省迭部縣,
也就是這個寨子,
到現在還在使用。
師傳說根本就很少人知道那麼遠的地方有這古老的水磨坊,
還是一整群,
一個接著一個,
一戶人家就有一個,
而這一個是師傳他們家的,
平常沒有外人來到這寨子,
所以今天看到看到的人算是賺到了。
這木屋裡面就是儲糧室,
把收割好的小米揹到這裡利用水力脫殼,
古人真是聰明。
不知道有多久的歷史了,
少說也有200年以上了。
二個人合作才能完成。
這是磨成粉了裝進袋中。
和我們的石臼是一樣意思,
但他們更聰明,
是利用大自然源源不絕的水力來轉動,
反而更省力,
這樣妳們還會認為羌族人是落後的嗎?
這一位是師傳的父親,不會說普通話。
他坐的地方晚上被我們佔據了,
我們晚上就睡在這上面,
他們就另外一間去睡讓給我們了,
因為高山氣溫低,
他們事先幫我們燒了柴火取暖,
所以不會冷。
不然外面是會下雪的,
一樓是住得是養得牲畜們,
二樓才是人住的,
全部是山裡面的原木搭建而成的。
整個寨子沒有燈,
全部都是暗暗的,
天上的星星特別大顆,
晚上靜得出奇,
天黑黑的必須在太陽下山前吃晚餐。
我們因為回來的晚,
趕快準備今天的晚餐,
在路上採了一些野菜,
我不知道名字的野菜,
也是我們的晚餐。
沒有瓦斯全部用木材當燃料,
樑上掛著都是家裡的羊肉、牛肉、豬肉,
一腿一腿的掛在木樑上,
用柴火產生的煙來燻乾,
這樣就不用冰箱也不會壞,
聰明又環保,
生活完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各位也許會說:「不是沒有電嗎?那這燈是哪裡來的?」
我們把身上能用的手電筒、手機全部都用上了,
吃完飯就喝喝小酒唱唱歌,
大山裡的夜睡得格外香。
羌族人經過了長時間的和漢人融合後,
目前在外貌上和我們分不太出來了,
反而是藏族人和蒙古人或多或少能從外貌上有那麼一點點的差異,
但也是很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