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是一座原始藏寨,
是我在甘南行中覺得最可惜的地方,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一行人都是旅行者,
而我是唯一的台灣人,
其他都是大陸人也都是旅行攝影人。
扎尕那 的盛名他們早就不止來過一次了,
也因此在這裡我們只待了一個晚上,
對我來說根本就遠遠不夠,
這裡讓我拍上一天我都拍不完,當然是覺得可惜了。
扎尕那的奇峰峻嶺將這個原始藏族村落隱匿其中,
景區內只有一條行車主路。
要進入扎尕那只有一條路,
而且二側是近乎九十度的岩壁,
中間是洮河穿越其中。
如果以台灣來比喻的話,
大概就是南投仁愛的人止關,
再進去就是高山深谷,
也是原住民的領域,
這樣子大家就比較好理解。
據同行的大哥說,
這裡是中國最後一個解放的地方,
這裡因為有天險要進入必須要涉水深入,
很容易就遭到伏擊,
當年中國解放了幾十年後,
才第一次見到寨子外的人,
他們還不知道全中國已經都解放了。
扎尕那在藏語中意為「石匣子」,
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有「閻王殿」之稱。
1925年夏天,曾經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有關照片和文章,
為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勾畫香格里拉勝鏡提供了難得的素材的偉大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迭部採集植物,
他寫道:「靠山邊棲息著一座寺院叫拉桑寺,
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莊,房子挨著房子,還有小麥和青稞的梯田,
在所有這些的後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鬱鬱蔥蔥的雲杉和冷杉布滿峽谷和坡地。」
作為第一個到甘南境內進行探險,
扎尕那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日記中這樣記錄了他心中的天堂
「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
迭部這塊地方讓我震驚,
這是維基百科裡描述的扎尕那,
這裡提到一位西方人洛克,他在日記中寫下他第一眼看到這裡的震撼。
也因為這樣子,才讓這一座隱藏在崇山峻谷中的小村子,一夕間爆紅。
為了旅客旅遊的需求,這裡也正在大興土木,
不然無法容納這龐大的旅客,
我在甘南行後,心裡想著這一定要是我寫得第一篇,
不然朋友們再來就晚了.
也許就看不到原始風貌的藏寨了。
但一直遲遲無法下筆,
整理圖檔的時間實在是太花時間了。
二位藏族婦女走在藏寨中的小路上,
旁邊這一間就是當年洛克到訪過的房子,
我們也是在這裡晚餐,
傳統的藏族晚餐,
在只有大約10燭光的微弱燈光下,
一位年輕的藏族媽媽為我們準備晚餐。
這是這一群老司機們的建議,
他們來過很多次了,
屋主人也熟,
有人一時興起拿起樂器就彈唱了起來,
我們也一同唱和,
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這一家的牆上還掛著和洛克的合照。
這是他們家的大門,
隨處都是柴火,是生火煮飯用的,
整間都是木造的,
這裡可是人煙罕至的深山,四處都是森林。
藏族老婦人與他的孫子一家三代人,
他的媽媽正在幫我們做晚餐,
一家和樂融融的氣氛,
晚上屋內的是暗到不行連臉都快看不清楚,
勉強拍下來這一畫面。
屋頂的煙卥,
把屋裡煮飯的煙排出屋外,
小時候我家也是這樣子的。
扎尕那村海拔3000-3300米,
周圍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
這裡是一個被雪山、聖湖、原野和藍天白雲包裹着的石匣子。
純淨、原始、靜謐是紮尕那帶給世人的第一印象。
隱藏在崇山峻嶺中的藏式村落、
天然岩壁構築的完整古城、
放牧的牛羊、藏民臉上純淨質樸的笑容。
這些原生態的美景,都給人一種感覺:“好像能舒緩你的靈魂。